国自然通告栏丨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“材料科学模型驱动基础理论创新与前沿材料发现新方法”申请指南

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“材料科学模型驱动基础理论创新与前沿材料发现新方法”申请指南

近日,基金委发布《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“材料科学模型驱动基础理论创新与前沿材料发现新方法”申请指南》,要点如下:


人工智能(AI)与材料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,将深刻变革材料基础理论研究,新材料的探索发现、研发与应用范式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围绕“材料科学模型驱动基础理论创新与前沿材料发现新方法”设立专项项目,开展面向材料科学智能的前沿研究,推动 AI 在材料基础理论研究、高端材料研发和颠覆性新材料探索发现中的应用。

一、总体科学目标

面向成分-工艺-组织-性能内禀关系构建、跨尺度建模,以及微观组织解析等材料科学核心基础问题,开展材料科学基础模型与智能体、材料数据跨模态融合与建模新方法、材料反演式人工智能方法、材料微结构智能解析与定量建模等前沿研究,在材料科学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上获得突破,构建一批材料科学模型,推动材料基础理论创新和AI应用创新。

二、拟资助的研究方向

围绕上述科学目标,拟资助符合以下方向的研究:

(一)材料科学基础模型

研究多尺度信息传递与融合建模、材料知识挖掘与知识迁移等新方法,发展融合材料知识的可解释算法与策略,构建材料能量、热力学、动力学、晶体学等基础科学模型;应用集成建模等方法,突破材料跨尺度、跨体系、跨性能统一建模与求解难题。

(二)材料设计智能体

面向关键新材料高效研发的重大需求,研究制备过程数字化建模、多参数实时优化、认知进化、自我评估等材料智能体的核心算法和软件;构建具备自主阅读文献、自动提取数据、自主制定研究方案、智能设计成分与工艺、自适应迭代优化等多种功能的全流程智能体系统。

(三)材料数据跨模态融合与建模新方法

针对材料内禀关系解析与构建的难题,研究材料图像、文本、数值等多模态数据治理与质量提升方法,基于物理一致性的材料数据生成等新算法;突破材料数据跨模态动态“表示-对齐-融合”技术,实现物理信息嵌入的多模态自适应、可解释建模。

(四)材料反演式人工智能方法

面向高端结构材料精准设计与极端条件服役安全高效评价的需求,研究基于扩散模型、流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材料反演设计方法,构建性能导向的材料全要素反演生成框架;挖掘材料成分-工艺-组织-性能内禀关系,破解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预测、组织演化和寿命评估等关键难题。

(五)人工智能赋能微结构的描述、表征与定量建模

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组织结构图像解析方法,材料多尺度结构和组织的统一表示方法,突破三维结构反演与重构技术,实现材料介观与微观组织的精准识别与智能表征,建立材料微结构特征参数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可解释映射关系;在材料组织结构优化和演化规律跨尺度建模与精准预测中实现应用。

(六)人工智能驱动高端材料和颠覆性新材料应用示范

围绕空天飞行器耐高温材料、高端装备轻质高强材料、生命健康材料等性能提升,以及超材料和量子材料等探索发现的需求,发展材料科学机理发现和规律探索、新材料发现和设计、材料性能优化等的机器学习新算法和新策略,推动高端材料高效研发、颠覆性新材料创制和材料理论创新。

三、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

拟资助青年项目15对(30项)左右,资助强度约为100万元/对;资助重点项目5~6项,资助强度约为200万元/项。项目资助期限均为3年,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“2026年1月1日-2028年12月31日”。

四、限项申请规定

1.本专项项目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(职称)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2项的范围。

2.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。

3.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。

五、申请时间

项目接收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2日。校内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。


附件1:202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“材料科学模型驱动基础理论创新与前沿材料发现新方法”申请指南


校内申报截止时间为:2025年10月31日

校内联系人:郝西钊

联系方式:010-62332207,haoxizhao@ustb.edu.cn

办公地点:办公楼229